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毒气弹的威力,其实也是一门正经的军事学问。
一战时期限于毒气储备技术,各国化学作战都很粗糙,基本都是直接在上风口开罐放气,然后凭借风向将毒气吹向敌人,作战使用十分不便,而且敌人也很容易发现毒气并及时逃离,或者直接以炮火反制。
这也是一战期间化学作战虽然多,但杀伤人数并不算多的原因。
二战期间,随着技术进步,化学武器也进化了很多,出现了毒气炮弹、毒气航弹等更先进的投射方式,进而也带来了化学进攻战术的更新。
不过,世界各国限于互相忌惮不再使用化学武器,这些战术自然只是纸面谈兵,并不一定实用。
唯有鬼子在中国战场上经过战争实践,将化学作战耍出了很多门道。
比如单纯使用毒气弹其实效果不算太好,多弹种搭配效果更佳。
原因很简单,除了芥子气等糜烂性毒气外,其他毒气大都可以被防毒面具防御,基本难以奏效。
而芥子气虽然威力不凡,但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才行,且容易被风吹散。
因此在无风或者微风天气,以投射方式将毒气投射到敌人战壕附近,借助毒气较空气更重,会下沉并向战壕、防炮洞等工事内流动的特性,逼迫躲在防炮工事内的敌人逃出来,然后配合火炮消灭敌人,是更为有效的手段。
或者以毒气弹、燃烧弹交替使用,不仅可以大量烧伤敌人,且燃烧弹爆炸燃烧形成的空气流动会推动已经沉寂的毒气弹继续向外扩散,扩大毒气弹杀伤范围。
再比如毒气弹投射也并非一窝蜂发射更好,而是保持均衡输出,保持毒气浓度作战效果更佳。
……
毫不夸张的说,这些全球独一份的毒气弹作战技巧,都是鬼子拿中国抗日英烈的人命琢磨出来的。
张云还记得前世看到这些军事知识背景的时候,直接气的肝疼。
但不可否认,鬼子总结的这些作战技巧确实管用。
正因为如此,当张云下定决心发起大规模毒气报复的时候,自然也将相关的战术应用要点都告诉了自已的生化部队。
因此,苍茫通辽荒原上,在毒气弥散的时候,八路军的炮火也不时响起。
鬼子的哀嚎声中,毒气弹、炮弹、燃烧弹交替在荒原上爆开。
…………………………
大规模使用毒气弹后,围歼鬼子关东军残部的决战就变得比预想中更加简单和速度起来。
虽然鬼子利用昨夜八路军休整的空隙重新加固了工事,在前沿阵地增加了更多的防炮洞,对八路军的炮火也有更好的抵抗能力。
但当芥子气熟悉的味道传来,关东军前沿部队顿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没办法,鬼子不当人很久了,经常用毒气弹欺负中国部队,自然深知芥子气这玩意的恐怖。
别的毒气大都是通过呼吸道侵害人体,但这玩意不仅可以通过呼吸道,还可以通过皮肤。
别的毒气要么当场死了要么坚持过去就没事了,但这玩意真的可以让人全身燎泡,而后痛苦半生。
相比不知道芥子气危害,凭借着血勇抵挡自家进攻的中国部队,懂得太多的鬼子们反而会更加恐惧不堪。
于是,没等关东军临时指挥部的老鬼子们下达命令,前沿阵地的鬼子们就恐慌性抛弃阵地向后逃去。
然后,被八路军的炮火整片整片的消灭在没有战壕工事遮挡的旷野之中。
尝到了甜头的八路军部队顿时乐了起来,立即投入了更多数量的毒气弹。
随着独立支队生化兵们不断推动着毒气向内部蔓延,越来越多的鬼子被迫逃离了阵地,并随即大部分死于炮火之下。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