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0章 参观(1 / 2)

众人会心一笑。

姜海棠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递给郑参赞:“这是我这几天整理的一些思路,原本觉得没什么,但从今天的情况看,只怕放在我这里应该不安全了。”

郑参赞将姜海棠的本子接过去,点头说:“你的考虑很周到,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下一次行动了。”

这时,走廊里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酒店经理慌慌张张跑来:“各位先生,楼下有记者说要采访华国代表团!”

郑参赞和周副部长对视一眼,立即明白了对方的用意,这是要借媒体施压。

郑参赞当机立断:“周团长,您和姜海棠同志留在房间里,这里交给我应付。”

“不行。”姜海棠突然开口,“郑参赞,他们的要求是采访代表团,如果您出面,说不定会被对方抓住不放。既然他们要采访,不如我们正面回应。”她指了指另外一个笔记本,“这些都是公开资料,正好借这个机会展示我们学习的诚意。”

郑参赞拿过旁边的另外一本笔记,简单地翻看了一下,露出赞许的目光:“有道理。不过要注意分寸,只谈技术交流,不提其他。”

十分钟后,酒店大堂里挤满了记者。

姜海棠站在镜头前,用流利的德语介绍着代表团的学习成果:“我们特别关注贵国在精密加工领域的研究,比如这本《机械制造月刊》上介绍的……”

她侃侃而谈的样子让在场记者都惊讶不已。

记者问的问题十分刁钻,目的就是要让姜海棠说出不利华国代表团的信息,可是,姜海棠的思维逻辑十分严密,只在交流和学习两个方面说,其他的,只字不提。

第二天,当地报纸刊登了采访内容,标题是《华国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令人钦佩》。

与此同时,一封匿名举报信也被送到了D国反垄断调查委员会。

三天后的技术交流会上,汉斯没有出现。

主持会议的是施密特博士,他对华国代表团格外热情:“我们注意到贵方对技术交流的诚意,希望能开展更深层次合作……”

当晚,她在睡梦空间的书房里继续学习,短短的几天时间,姜海棠觉得,学习到的内容,比在国内半年时间学习到的还要多。

她现在算是知道了,开启睡梦空间的钥匙,就是新知识点,有了新知识点,就能打开睡梦空间,学习到相关的知识。

在国内显然没有在D国这样的便利条件。

在这里交流的过程中,不时就会有一个新的知识点冒出来。

唯一让姜海棠遗憾的就是,这些从睡梦空间里学习的内容,暂时不能梳理出来,只能储存在脑海里。

她还担心,万一时间长了,脑海里积累的知识太多,混乱了怎么办。

因此,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姜海棠都会将相关内容复习一下。

“海棠同志,该出发了。”工作人员在门外轻声提醒,将还在回忆学习内容的姜海棠惊醒了。

今天代表团要参观D国著名的克虏伯精密机械厂,这是施密特博士特意安排的行程。

姜海棠将笔记本锁进抽屉,换上了那套藏蓝色的确良套装,这是出国前部里同意发放的“外交服”。

穿在身上,气质大有不同。

工厂坐落在莱茵河畔,巨大的厂房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

代表团刚下车,就看见施密特博士带着几位工程师迎上来。

“周团长,今天我们特别安排了数控机床车间。”施密特热情地握手,目光却不时瞟向姜海棠,“听说姜同志对自动化控制很有研究?”

姜海棠心头一紧。

这个车间作为新鲜出现的事物,可以说,代表了当前的最高生产力,通常不对外国代表团开放,更别说华国代表团了。

她悄悄看了眼周副部长,后者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车间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十几台崭新的数控机床整齐排列,机械臂正在自动换刀,显示器上跳动着复杂的参数。

这是当前最先进的制造技术,比国内现有的设备领先至少十年。

姜海棠看着,只觉得眼睛都红了,要是国内也能有这样的制造技术该多好啊!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KPM-75型。”总工程师指着中央那台巨型设备自豪地介绍,“采用闭环控制系统,重复定位精度达到0.001毫米。”

代表团成员们发出惊叹。

姜海棠却盯着控制柜若有所思,这个设计她在睡梦空间里曾经看到过图纸,但好像眼前这台明显做了简化处理。

“姜小姐似乎有不同见解?”施密特突然发问。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