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九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寿州城的护生谷田泛着新绿。明渊早早命人在田边立起“芽暖碑”,碑身刻着甲叶与龙鳞交织的纹路,顶端雕着虎娃托举嫩芽的石像——嫩芽的叶片是甲叶形状,芽尖缀着龙鳞纹的露珠,碑额题着明渊御笔“暖自芽生”,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嵌着虎娃们的乳牙碎粒,说“乳牙藏暖,护芽初萌”。
苏国公握着明渊送来的“芽暖锄”——锄柄缠着护生草编的绳结,每道绳结里都夹着明渊的御笔小笺,“锄草要轻,别碰着芽的根”“土要松暖,像给芽盖软被”,字迹间还沾着淡淡的墨点,分明是少年伏案时不小心蹭上的。虎娃们举着迷你版“芽暖锄”跟在身后,锄头上系着明渊从宫带来的“龙鳞穗”,穗子扫过新绿的芽尖,惊起的露珠落在虎娃们的护生笠上,把笠沿的甲叶纹映得发亮。
巳时初刻,明渊蹲在“芽暖一号”嫩芽旁,用狼毫给叶片描“护生纹”——笔尖蘸着护生草汁与金粉调和的颜料,在甲叶形的叶片上勾出龙鳞般的脉络,旁边虎娃们举着放大镜盯着,小丫头忽然指着叶片上的金纹:“陛下画的鳞纹,和叔叔铠甲的暗纹一模一样!”果然,明渊特意照着苏国公肩甲的暗纹描的,说“让嫩芽知道,铠甲的护佑,和阳光一样暖”。
护生堂的“芽暖工坊”里,楚夫人带着宫娥教虎娃们做“芽暖护罩”——用轻纱裁成甲叶与龙鳞的形状,边缘缀着铃铛,罩在嫩芽上时,风一吹便发出清响,惊走啄叶的小鸟。虎娃们歪着脑袋穿针引线,把明渊送来的龙袍碎缎缝在护罩上,小少年举着自己做的“龙鳞护罩”跑到苏国公面前:“国公爷快看!这里缝了陛下龙袍的金线,嫩芽被罩着,就像被陛下抱在怀里!”
午时初刻,明渊的快马送来“芽暖御膳”,食盒里除了嫩芽糕、护生粥,还有个陶制暖炉——炉身刻着寿州谷田的地图,炉盖雕着铠甲与龙袍共撑暖伞的图案,打开炉盖,热气腾起处,竟是用嫩芽尖泡的茶,茶汤里漂着明渊亲手剪的甲叶形金箔。苏国公接过茶盏,看见盏底刻着行小字:“叔叔教我喝茶要趁热,如今我教嫩芽‘喝暖’要趁晨——茶汤暖根,就像铠甲暖人,要落到实处。”
虎娃们围在暖炉旁,把新采的嫩芽尖放进陶碗,学着明渊的样子给嫩芽“喂茶汤”——小丫头用棉棒蘸着茶汤点在嫩芽根部,棉棒头是她特意缠的护生草绒,“这样嫩芽喝暖,就像含着护生草的奶”。茶汤的热气混着嫩芽的清香,在工坊里漫开,明渊忽然想起苏国公在北疆喂他喝热粥的夜,铠甲的温度隔着粗瓷碗传来,如今他把这份暖,酿成了护着嫩芽的茶汤,让新绿的芽尖,也尝到了“被护”的甜。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