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玄幻魔法>九月青城> 第188章 李含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8章 李含光(1 / 2)

两日后,乐山陪伴母亲李腾空坐船,前往一江之隔的茅山。

晨光熹微,薄雾尚未散尽,扬州东关码头却早已喧嚣起来。船行渐远,扬州城垣楼阁便缓缓向后退去,隐入雾霭深处。两岸景致随之变化,村落、田畴次第呈现。

今年的潮水特别的大,大风驾着海潮,几乎要漫入城郭。浩荡江风扑面撞来,带着粗粝水腥,吹得人衣袂翻飞。李腾空母子二人站在船上,看着远处入海口的波澜壮阔、水墨滩涂,近处两岸的良田千顷、烟火人间,感慨万千。

“我还是近三十年前来过一次扬州,当时就是因为你阿爷把你托付给李青城他们,我却被蒙在鼓里。我发了疯的找你,只要有一点消息我都不会放过,北冥广陵分舵传信说城里出现过不明身份的人带着孩子,我就直接冲到了扬州,可惜消息不实。”

甲板上的风太大,吹的李腾空有些头痛,她走回船舱,边走边说起了往事。回望来路,运河如一条柔顺青罗带,悄然隐没于身后苍茫烟树之中。

“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李含光。”

“我依母亲之言,去龙兴观听过几次李道长开坛说法,确是与众不同。”

乐山虽然从小在青羊观长大,养母王静风是道姑,但遇到过殷虚这样的势利小人,又见识了武当如松这样的道教败类,对于道家宗派的法门却是心存芥蒂。

但是这李含光却颇为不同,开坛说法的方式更像是佛教法门。能与阴阳数术之道,却不装神弄鬼;擅于转炼服食之事,而不以寿养为极。以利己为因,利他为果,循循善诱,冥怀素朴,妙味玄津。

“你可知这李含光受李隆基之尊礼,不下于梁武帝之于陶宏景,曾数次诏征为度师。”

“那我就有些不明白,李含光既然与玄宗走的那么近,母亲为何与他交好?”

“李隆基诏征是因为慕其修丹之法,李含光屡谦退,不羡荣华,不为帝师,不尚诡异,不进丹药,积年愈久,道心愈坚,非博大之至人,孰能尽于此!”

道家居然也有这样的人,乐山想起了李泌,如果说李泌是以退为进,那李含光就是真的出世高人。

“当年我急于寻找你的下落,让扬州的北冥教众倾巢而出,谁知道正中了朝廷的诡计。我们暴露了行迹,被官府追的走投无路,还是李含光借着龙兴观乃皇家御用的道观容我藏匿避祸,才躲过了一劫。”

“原来李道长对母亲有救命之恩,难怪母亲一定要亲身拜访。”

“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李老道八十高龄了,再不见见,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

船至京口,再转道茅山,又用了半天的时间。

乐山上次来茅山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还是各方势力为了青城之宝围剿赵归真的时候。

十年间,茅山没有什么变化,依然是上清派的福地洞天。十年前被拱卫司炸毁的紫阳宫三清殿早已修复,物是人非,不过李腾空和乐山要寻的李含光并不在紫阳宫中。

紫阳宫之东的郁岗山上,正是李含光修炼的别院。别院白墙黑瓦、斗拱飞檐,观内青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檀香,清幽静谧,一派仙家气象。

乐山请山门前的小道士代为通报,不一会便有人前来迎接。

“两位善人快快请进,师傅在老君阁相侯。”来者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道士,头发灰白,红光满面。

“道友如何称呼?”李腾空拱手行礼道。

“贫道韦景昭,久闻李真人大名。”

“有劳!”

“老仙师身体可好?”韦景昭引路,李腾空和乐山跟在后面,边走边问。

“师傅身体康健,就是腿脚不如前几年轻便。”

“我听说仙师早年就是以足疾之由不任科仪,不知道现在皇帝是否还有诏征?”

“自从新皇帝登基,在皇宫里设了内道场专做佛事,便不曾再有诏征。倒也不是坏事,师傅现在清闲了许多。”

三人说着话,沿途乐山却似乎看见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道士看见乐山也是一愣,随即避开了他的目光。乐山一时想不起是何人,便已经来到了老君阁,台阶上一个白胡子老道正翘首以待。

“老神仙,李腾空给您请安了!”看见老道士,李腾空立刻迎了上去。

“慈悲,李真人,贫道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真人,这神仙我也不想当了!”

李含光鹤发童颜,道骨仙风,耄耋之年却语出风趣。

“这位是?”李含光问询李腾空身边的乐山。

“犬子耀宗。”

乐山立刻上前施礼,不由自主的一礼三叩。

“莫非也是我道门中人?”李含光见乐山施的是道家最高仪轨,但衣着又不是道士打扮,不禁好奇。

“晚辈幼时在青羊宫做过道童,后又在少林出家,不敢妄称道门中人。”

“既然不是道士,不必行此大礼,起来吧!”李含光上下打量着乐山,微微点头。

“李真人,终于找到你的儿子了,可喜可贺啊!”李含光扭头对李腾空说道。

“沾老神仙的光,当年若不是老神仙您护佑,我儿就算活着,我也没命见了。”

“同道中人,怎能见死不救!”

“老神仙身体可好,我听说您有足疾,可否让贫道帮您看一看。”

“李腾空,神医之名满天下,能得到真人的诊治自然是好的。”李含光引着两人进入殿内,边走边说道,“只是我这足疾啊,老毛病了,人老了,谁到了八九十岁还能没点毛病呢!”

“我这有些新炼制的丹药,虽然比不上老神仙的万应灵丹,但却是能疏经活络,对足疾最是管用。”李腾空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包袱,用黄纸包裹着。

“世上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我那些丹药啊,无非是些牛黄、麝香、三七和蛇胆,清热解毒,拉的顺畅些,精神自然好些。倒是真人这丹药,是治病救人之方,才是真的管用,那我就不客气了。”

“老神仙过谦了,连玄宗皇帝对您的丹药可都是求之若渴。”

“他幸好吃的是我这些没用的丹药,要是吃了别人那些有用的,恐怕早几年就死了。”

听着李含光的话,李腾空和乐山相视大笑,这位老神仙真的是口无遮拦,句句实话。

“老神仙当年是不是就知道我儿子没死。”

“你还真当我是神仙啊,我都不知道你有儿子。”

李含光领着二人穿过老君阁的正殿,指着殿里供奉的太上老君和各路神仙对李腾空和乐山说:“想拜就拜一拜,不想拜我们就去后面喝茶。”

母子二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当拜不当拜,李含光摆摆手又说道:“没事的,神仙不会计较这些的。”

“当年你躲进玄元观的时候,我都不明你的身份。是那些官府的人追来说是查找北冥教的人我才知道,但是藏都藏了,我转念一想,管你是什么教的呢。”

三人来到后院,一棵巨大的桃花开的正盛。桃花背后有一潭泉水,溪水正从山壁上流淌下来。

“来来来,我最喜欢这里,清净。”潭边花下已经放好了一张茶几,三把椅子,李含光邀请李腾空和乐山坐下。

“前辈慈悲为怀,晚辈替母亲给你叩头!”乐山待李含光和李腾空坐下,便跪在地上向李含光磕了三个响头。

“贫道虽不如那些佛门子弟慈悲,怜悯之心总是有的。”李含光并未起身,右手的两根手指轻轻抬了抬,示意乐山起身。

乐山顿感一阵真气将自己托起,心中暗惊,没想到眼前的耄耋老道竟然暗藏着深厚的内功。

李含光是母亲的救命恩人,乐山不敢造次,并未施展内力对抗,而是顺势起身,从怀中掏出了一物。

“晚辈有一物奉还!”

李含光接过乐山奉上的手卷,展开一看,不由得脸色一变。

“《白虎七变经》!”

“正是!”

“此经曾供于紫阳宫藏书阁,却不知被谁偷去了,怎么在你手里?”

乐山于是将自己如何在九皇会上看到上官无忌为盗取《白虎七变经》而来,多年后又在荆州的古墓里获悉上官无忌的故事和得到经书的过程说了出来。

“无量寿福,你们母子和贫道的缘分还真是不浅。”李含光听完乐山的讲述,含笑点头,却又把《白虎七变经》递还给了乐山。

“你既得了,便收着吧。这《白虎七变经》虽然是珍贵的秘籍,但其中所记载的并非武功,而是救人之法。”

“既是救人之法,留在贵教岂不是更加有用?”李腾空也不解李含光为何要将《白虎七变经》还给乐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