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女生小说>我在古代当镇令> 第133章 储存秋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3章 储存秋菜(1 / 2)

开平镇的秋汛刚过,陈峰便登上了镇北的望禾台。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万亩良田已在曦光中铺展成流动的金缎。沉甸甸的稻穗垂成月牙,麦芒上的露珠折射着七彩光晕,偶有田鼠窜过,惊起一片\"簌簌\"的籽粒坠地声。

\"郡王,今年新种稻穗很好,\"老吏目不识丁,却比着拇指和食指笑得满脸皱纹。陈峰接过他递来的稻穗,捻开饱满的谷粒——乳白的浆汁瞬间溢出,带着新米特有的清甜。远处传来水车转动的吱呀声,二十架新改良的龙骨水车正将渠水引入最后一片待熟的稻田。

\"传令下去,三日后开镰。\"陈峰的声音被晨风吹得很远,\"告知各乡,今年的'惠民仓'要多囤三成,另设'义米棚',给鳏寡孤独送新米。\"他望着田埂上穿梭的老农,想起去年巨临县的流民还在啃食树皮。

卯时三刻,镇中心的鼓楼擂响三通大鼓。陈峰身着粗布短打,手持鎏金镰刀走在最前。当他割下第一束稻穗时,万余名农人齐声呐喊,惊起的白鹭群在稻田上空盘旋成环。

\"看郡王的割法!\"有眼尖的农夫惊呼。陈峰将镰刀斜握成四十五度,手腕轻转间,稻秆便齐根而断,切口平整如裁。这是他结合前世记忆改良的握法,能减少手腕劳损。很快,田垄间便响起整齐的\"唰唰\"声,成捆的稻穗在农人肩头颠晃。

午后的打谷场最是热闹。新制的脚踏式脱粒机飞速旋转,金黄的谷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孩童们在谷堆间打滚,嘴里塞满刚烤好的麦穗;妇人用竹筛筛去瘪粒,手腕上的新金镯叮当作响,那是用金矿红利兑换的\"丰收礼\"。

暮色降临时,惠民仓的灯火彻夜不息。陈峰亲自监督粮囤的铺设:底层先铺三寸厚的生石灰,再垫上蜀锦防潮,最后才倒入新谷。\"每囤要留三寸空隙,防止发热霉变。\"他用竹尺丈量着粮囤间距,\"仓顶要开气窗,四角放驱虫的艾草包。\"

最壮观的是\"地下粮窖\"。这是他仿照前世地窖设计的,深挖三丈,四壁用糯米灰浆浇筑,入口处设双重石门。当第一车精米倒入时,潮湿的地窖里立刻弥漫起新米的清香。老库丁摸着光滑的石壁,啧啧称奇:\"这样存粮,三年都不会生虫!\"

夜半时分,陈峰站在粮窖中央,听着四周均匀的呼吸般的粮堆沉降声。火把照亮他沾满谷糠的脸,眼中却闪烁着欣慰的光,今年的秋粮产量比去年激增四成。

秋收后的第十日,陈峰举办了\"秋稔大赏\"。镇广场上,各乡农人抬着最大的稻穗、最肥的田鸡参赛。当王家庄的老农捧出一穗结了二百七十三粒的\"稻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

\"赏银百两,绸缎十匹!\"陈峰将红绸系在稻王上,又亲手给老农斟满新酿的米酒。酒坊前,新出的\"秋稔酒\"飘着米香,百姓们用新收的麦子换酒,划拳声此起彼伏。

深夜回府的路上,陈峰路过义米棚。昏黄的油灯下,李三正给盲眼的张婆婆盛粥,粥面上浮着金黄的油花。\"郡王,这新米粥真香啊!\"婆婆捧着粗瓷碗,满脸皱纹笑成菊花。

秋稔过后,陈峰在王府开辟了\"试验田\"。他将西域带回的苜蓿与本地小麦混种,又尝试在稻田里养鱼。某日雨后,他蹲在田埂上观察稻鱼共生系统,忽见一只青蛙跃起捕食飞虫,惊起的水珠落在稻穗上,折射出彩虹。

\"郡王,该用膳了。\"秦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陈峰回头,见她提着食盒,里面是新磨的麦粉做的馒头,还有一碟炒葵瓜子。他接过馒头,温热的触感从掌心蔓延到心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