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大明新命记> 第一二一零章 分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二一零章 分化(1 / 2)

杨文魁及其侄子杨声远分属两白旗,而且属于驻防辽阳的八旗汉军队伍,其中杨声远所部分属镶白旗汉军,杨文魁所部分属正白旗汉军。

想当年,杨文魁是永平副将,城破被俘,为了活命选择投降,之后一直以副将见用。

后来,黄台吉将明军的降兵降将分编入旗,杨文魁在当时被授予了正白旗汉军三等梅勒章京的官职。

这一次,在阿济格、孔有德带着援军来到辽阳城之前,杨文魁的人马就驻扎在大西门一带。

孔有德的人马到来之后,杨文魁的手下不仅腾出了原来的营房给对方驻扎,而且身份地位也由原来的布防变成了协防,主要是协助孔有德的重炮队伍守城。

对此,要说杨文魁和他的部下没有一点怨言,那也是不可能的。

毕竟都是汉军,都是负责火器使用,而且他们还是老汉军,凭什么给孔有德这帮人让地方打辅助?

再想到最近这段时间,自己在驻防八旗满蒙大员遭受的猜疑和排挤,自己部下还有众多随军眷属在钱粮供应方面遭受的苛待,各种不满层层积压,他的心里早就在想后路了。

全节从部下手里拿到的劝降信,杨文魁也拿到了。

因为双方人马在城头上额防区几乎属于重叠的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节手下人拿到的,杨文魁手下也拿到了。

经历过白天金海镇明军的“空袭”之后,深受震撼的杨文魁,本就已经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了,一拿到劝降信,看到其中竟然有关于耀州城的消息,尤其是关于自己侄子杨声远的消息,他的心情极为复杂。

一方面,他害怕信件落到阿济格手上,一旦阿济格知道杨声远在耀州城发动兵变,导致耀州城失守,他杨文魁绝对要倒大霉。

虽然他可以一口咬定,杨振的劝降信里说的都是假的,是故意挑拨离间八旗汉军与满蒙八旗的关系,可是杨声远是他亲侄子这一点却不容否认。

从今往后,他这个本就有点徒有虚名的梅勒章京,可能连虚名也没有了,甚至麾下本就不多的几个牛录人马,也有可能落到别人的手里。

这是他最担心,最害怕,也最不能接受的。

但是另一方面,侄子杨声远若是真的在耀州城反正投诚了,并且为金海镇拿下耀州城立功了,那么他在金海镇那一边可就有了探路之人了。

最重要的是,金海镇那边若是能够容得下杨声远,那当然也容得下他这个当叔叔的。

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

至于杨振在信里提及的耀州城和杨声远兵变的事情,杨文魁也有自己的判断。

杨文魁的兄长,也即杨声远之父,也是蓟镇边军将领,只是早就战死了,杨声远虽然与杨文魁相差十来岁,但其几乎是被杨文魁一手带大的。

所以,杨文魁是很了解自己这个侄子的,知道他胆子比自己大,性子比自己野,而且早就对剃发易服入了旗籍之后却仍被满蒙贵人当成下等奴才看待的处境感到不满了。

遇到危急时刻,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比如在耀州城发动兵变这样的事,杨文魁相信自己的侄子绝对做得出来。

因为这本身就是跟他这个当叔叔的学的。

想当年,后金军攻陷永平府城,生死存亡时刻,杨文魁也可以选择战死,或者被俘后不屈而死,但他没有,他做出了当时对他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既然当时面对后金军,他都能够这样做,那么现在面对金海镇明军,他就更没有什么思想负担了。

何况他侄子已经迈出了这一步,他不迈出这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只是部下意见不一,让他一时有点犹豫不决。

然而就在他心如电转,各种盘算利害得失的时候,厢房外边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随后有人在外求见。

杨文魁忙叫人进来。

来人乃是杨文魁的亲兵头子,一进来就打千说道:

“大人,有消息了!”

“什么消息?快说!”

杨文魁在看到那封信的第一时间,就派了自己的亲兵头子暗地里带人去监视孔有德方面的动向了。

“那个全大人去了恭顺王的驻地,然后很快就带着人上了城头,将天佑兵那边最早拿到那书信的人,都给杀了!”

“杀了?!”

“真给杀了?!”

“他杀自己人?!”

进来报告消息的亲兵头子话音刚落,杨文魁本人虽然大吃一惊,但还稳得住,而在场其它人却瞬间就炸锅了。

因为这意味着,孔有德不仅丝毫没有与杨振方面“暧昧”或者“接洽”的意思,而且也意味着,孔有德很可能要把这件事公开化处理。

也就是说,要往上报。

一旦如此,杨文魁他们可就危险了。

“孔有德可曾出营他往?”

这是杨文魁最担心的。

“不曾。”

杨文魁闻言,松了口气。

但是很快,他的亲兵头子就又接着说道:

“但是小的发现,从对面营地出来的一些人,并没有都往城上去,其中一些人悄悄来了我们营地附近藏身,应该是在监视我们。”

“什么?!”

在场几人再次大吃一惊。

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齐刷刷的把目光集中到了杨文魁的身上。

“还真是人无伤虎意,虎有食人心啊!看来此事终究是无法善了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