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大海扬波、冷风咧咧;蔚蓝无垠的洋面上,尽是起伏的浪涛滚滚。与迎风破浪中行进着,各色旗帜招展的战船、巨舰和输运海舶;相映成趣。又像是密密麻麻的洄游鱼群一般;自有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壮阔与浑美亦然。
而江畋就身处在其中一艘精美而华丽的大型座船上。被来自夷州的东海公室船队,宛如众星拱月一般的簇拥和尾随在附近的海域洋流中。也构成了这支自广府汇聚出发,跨海远征海南大岛的大型船团,堪称举足轻重的其中一小部分。
远处若隐若现的海岸线上,无论昼夜之间都有,升腾而起的各色烟柱和灯火;作为近海行船指引的灯塔与信台。至于江畋身下的这艘,载重五千料的标准大型座船,同样是来自南海公室/嗣君梁师盘,慷慨馈赠和酬谢的诸多心意之一。
不过,在江畋登船启程进发之前,已经有一批广府境内的光荣水师,以及配属的数营海兵,先行进发作为平叛和定乱的前锋了。这也历代以降的广府境内,朝廷的官府力量,与南海公室长期共存的,二元化体制的特殊产物和现状。
在以广府为核心的两岭之地,水面/海上力量最为强大的,无疑就是公室所属的光荣水师了;其渊源可以上溯到百年大征拓之前;梁公派人开拓和经营南海,汇聚岭外人力物力、能工巧匠;所一手打造和指导建设出来的强大护航武力。
因此,在当下最为强盛的期间,拥有八大舰队的正编序列,十几支次级的地方巡护船队;近百处的驻泊地和水营、水寨设施;以为世代维护和把持,南海公室为主导的海陆利益。也造就了从广袤南海,到遥远外域的赫赫威名与声势。
不过,除了作为常驻广府的第一舰队,作为公室直属的机动力量和海上预备队之外,光荣水师的其他七只舰队;都常年轮流游曳、驻防在海外。光荣水师的最高官长,由当年的梁公亲自命名,为提举海路都督事,因此,简称为提督。
或者称之为大督、海督,总览全局,而位列公室内朝的御庭例会。又有诸位副督、都将分领各路舰队、分属船团;其余郎将、都尉、别将、校尉、旅率、队正、火长;一如大唐官军故事,只是以各属坐船,作为具体编制的单位和序列。
像如今在广府境内的,就有光荣水师的第一舰队,以及岭东道的三处分属船队;其中任何一只舰队拿出来,都足以与当下的夷州水军,行程分庭抗礼之势。这是南海公室在百年大征拓期间,不断海外扩张、拓展和世代经营的重要成果。
而海兵队/海兵总署,也是源自穿越者前辈,梁公的独特创举;专门招收闽地、两浙、岭南等东南沿海,那些贫瘠苦穷之地,精通水性和民风彪悍的渔家、船户子弟;经过严酷的训练与磨砺之后,作为光荣水师配属的重要水面战斗力量。
但同时又隐隐半独立于,光荣水师之外;形成了某种变相的制约和平衡。其中大多数与官军一般,编列有众多营序。日常协助水师海上的跳帮攻防,参与沿岸的登陆与突袭;乃至操使轻便的中小舟艇,沿着江河溯流突袭内陆的匪寇。
也是当下的南海嗣君手中,最先可以派上用场的武装序列。当然了,在南海公室的名下,同样拥有号称带甲十万的经制之师。只是,在天相之变后的这些年,其中很大一部分分散到两岭、安南各地,协助地方应对异变和镇压、维稳。
留在以广府及周边地区,为核心的珠江流域/三角洲/冲击平原上的武装力量,主要还是以不满编的拱辰四卫为主。其中又有好几路人马,奉命探查和处置;发生在罗浮山北麓的“秘境”;并随后来突发的大范围地形异变,暂且失联中。
再加上前日里的逼宫之变,以及温泉行苑迎请公室主的攻防损失;除此之外,还要变相的制衡和监视,广府境内的各路朝廷武装、官军将吏。看起来大权在握的嗣君梁师盘,在短时间内可集结和动用的军力冗余,已然没剩下多少了。
笔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