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下文学>都市言情>唐奇谭>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额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额外(2 / 2)

按照朝廷当初与诸侯,裂土分封的盟誓,也是最初版本的《宗藩法度》,大唐天子六军威仪,西蕃大夏元从五禁,南海公室拱辰四卫;至于剩下的各家公室/藩长,都是左中右三护军的仪卫/排场;只是在各自的命名上略有差别而已。

然后,到了足以称国的公侯伯,等大诸侯/强力蕃家时,就只剩下左右扈卫、左右亲从、左右营的编制了。而不足以封国的县伯、乡伯、开国子、县男、乡男等资序,就只有不具名的杂色藩邸卫队了。这也是可以跨境行事的机动力量。

虽然,他还可以就地抽取和选调,那些本地的团结营、镇防兵,补足缺额。但指望此辈远离熟悉乡土跨海攻打,发生叛乱的公室祖地/海南大岛;就未免有些勉为其难了,最少需要相当时间来整合和编练,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来。

这也是梁师盘不惜再三恳请和宛求,让江畋率领的东海公室军马,加入后续出阵之故。也是充当变相的监军之责。他好不容易才在数日之内,东平西凑出这么一支,足够声势的讨伐军,已经是殊为不易了。更不想就此徒劳无功……

毕竟,对于南海公室而言,祖庙所在的海南大岛;实在是太过特殊和意义非凡了。就与东海夷州大岛一般,海南大岛也是当年,身受玄宗、肃宗、泰兴帝三朝,集宠爱一身的雍国大长公主,陪嫁梁公的沐汤邑/脂粉地,公室最早的直领。

其开拓和经营的历史,甚至比夷州大岛更早一些。而且相比只有一些野人、土番聚落的夷州;海南大岛被开发和聚居繁衍的历史,足以追溯到先秦始皇帝,平灭南蛮所设立的象郡治下,等到大唐开国武德年间,已是琼州都督府的所在。

待到天宝、乾元年间,梁公横空出世时,已经拥有五州十四县的数十万丁口。因此,相对于岛内多山、地势坎坷,需要筚路蓝缕、披荆斩棘,重新开拓的夷州之地;由大片沿海平原,环绕着中央山脉的海南,无疑拥有先天的莫大优势。

因此,在来自梁公的各般指示下,南海家仅仅用了一两代人的光景,就轻松完成了岛内的移风易俗、归化土族的壮举。然后,作为第一处公室的直领,以海南为中转地和出地点;从这里走出太多的英杰志士,也汇聚了寰宇海内的财货。

造就了如今海南大岛上,一府十州四十五县,遍地桑麻鱼塘果园,阡陌纵横、村邑绵连的富庶、繁华盛况。因此,如今南海公室门下的,许多世臣、藩属,广府境内的各部将士和官吏,都优先择选自海南大岛的藩领;或与之渊源匪浅。

此外,在海南周边还有众多,适宜人居和驻泊的大小岛屿;则是赶上百年大征拓的末尾班车,最后一批由朝廷实邑分封的,被国人戏称为:岛公、岛候、岛伯……的,藩属世臣分家、外戚新贵们,赖以维系自身体面的最后凭仗和底气。

为了保护基业,除在治所珠崖府/崖州境内,规模庞大的祖庙和故宅之外;南海公室还在岛内,设置五个军府和一个临高军(四千员)。在岛南的儋耳镇,岛北的玳瑁港,各自又有一个光荣水师的分船队,以为近海的巡防和海陆的屏护。

但在不久前,驻守海南的临高军使梁未明,也是嗣君一贯亲近的叔伯辈;突然被内府左史发难拿下问罪;嗣君在岛内最后一批亲信部属,也遭到株连式的清洗;只及派人逃出岛来报信,却遇到了台风过境的天灾,九死一生的辗转而至。

也促成了嗣君梁师盘,最终下定决心,拿下大妃停居的右宫;对主父大王摊牌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次逃出内苑、乃至广府城的韦氏大妃,能在海南大岛上举旗,无疑得到了当地的公室分家和藩臣的支持,就不知道参与范围多大?

一时间,前方传回来的谣言和风闻,林林总总、令人莫衷是一;也需要手袋专门委托的江畋,进行观察和判断;再者,他潜在“缘法”,或者说是场景任务“海上花”的提示,同样也指向了,海南大岛的所在,这就有些意外的巧合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笔下文学